「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迷失在黑暗的森林中,因為我在正路中迷路了。」這是《神曲》(La Divina Commedia)開頭《地獄篇》(Inferno)的第一段話。而在現實生活中,但丁(Dante Alighieri)因過份熱衷於研究有關信仰、宗教、政治等社會問題而被教宗放逐。這一放逐正是催生他撰寫《神曲》的原動力。
從結構面來看,但丁依循當時基督教的信仰,將人死後的另一世界分成「地獄」(inferno),「煉獄」(purgatory),以及「天堂」(paradise),而他在《神曲》中也就分這三部份來描寫他的旅程。至於那三種不同的世界是怎樣的情形,以及什麼人會被安排到那些地方,正是此部《神曲》的描寫重點。後面還會提到。我們應該從三個角度來看《神曲》這本著作。第一個是純粹的文學眼光,第二個是研究但丁在其中所探討的道德問題和他的理想,第三個則是在《神曲》中所反應出來的當代政治與宗教的依存情形。
文學欣賞的角度
首先我們知道但丁本身就是一位名詩人,這部《神曲》更是奠定了義大利文發展的基礎。想必其寫作功力是爐火純青,才會造成甫出版便人手一冊的轟動,才能使原為方言的佛羅倫斯語變成正式的義大利文。
即使是在翻譯本裡頭,我們還是為但丁豐富的想像力讚嘆不已。隨著故事中主角的腳步,我們看見了一路上的各種景象,在地獄中受難的那些「有罪的人」,在煉獄裡苦其心志懺悔的人,以及在天堂裡的美好景色。中古時期有著相當大量的藝術作品在描寫天堂和地獄的景像,而但丁在《神曲》中所表現的創造力更使得《神曲》光是在文字藝術上便已成為經典。
但丁時常變換敘事的主要人物。基本上整篇故事的主角就是迷路的作者自己,另外出現了一位詩人維吉爾(Virgilivs)當他的嚮導,要帶他去找但丁的初戀情人貝德麗采(Beatrice)。不過在旅途中遇到了相當多的人物(但丁會花篇幅來寫他們自然有其必要) ,而接下來就變成是那些人物來敘述自己的故事了。這種主角的轉換不但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,使得敘述不致於冗長乏味,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能身入其境,直接從當事人的口中聽到他的所做所為,他所犯下的過錯,而不是從維吉爾的轉述中得知。這些都更有助於我們來衡量這些人罪的輕重,更能判斷但丁對這些罪行的看法。
但丁強調的道德問題
從此部《神曲》所分的三個篇章中,我們就可知道但丁在裡面相當地強調道德方面的問題。他在《地獄篇》和《煉獄篇》中極費筆墨來描寫受難的人的慘狀,也無非是想藉此來警惕人們。在那兩篇之中,我們看到的不外乎是各式各樣的懲罰:犯了偷竊罪的人,他們時而全身著火,被燒成灰,而落在地上的灰聚積起來,又恢復成罪人的原形,如此反覆不斷的受苦;背叛他人者被丟進冰凍的湖裡,因為他們的心是用冰做的。
但丁在書裡也提到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之一,七個原罪(the seven deadly sins):驕傲(Pride)、貪婪(Covetousness)、憤怒(Wrath)、妒嫉(Envy)、懶惰(Sloth)、貪吃(Gluttony)、好色(Lechery),並分別給予犯錯的人不同的處罰。在《地獄篇》所描述的種種,在某些程度上與中國文化裡地獄的印象是相當接近的。而且作者也都是想提升人們的道德水平。
宗教與政治的糾葛
但丁生於西元1265年,卒於1321年,正值中古歐洲的時代。當時就是基督教(宗教改革前)教會勢力在歐洲大陸急速擴張的時候。宗教龐大的社會控制力甚至可與皇帝及國王分庭抗禮,不分軒輊。我們可將兩股勢力大略劃分如下表所示:
Empire
|
Church
|
Emperor
|
Pope
|
Political System
|
Religion Faith
|
這分別由君主和教宗所代表的兩種權利,因著特定的利害關係,有時相互依賴,有時水火不容。而在《神曲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:但丁如何判斷那些君王以及教宗的「價值」(即指其在另一世界中的身份、地位)。但丁在書裡加入了很多古時候的名人,像是猶大(背叛耶穌的門徒)、布魯斯特(暗殺凱撒者之一的羅馬軍事領袖)、奧德斯修(特洛依戰爭中希臘領袖之一),還有一些更是與但丁同期的人物,像是于谷霖(因不堪饑餓,吃其子的屍體以求生存)。從地域性來看,有部分的人物是但丁在佛羅倫斯所熟識的,像是瓦尼(一位佛羅倫斯的同鄉,他曾經偷竊教堂裡的聖器,然後又嫁禍給別人,所以在地獄裡受罰。)也有很多是其他地區的政治人物,軍事領袖。
由此,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但丁的價值觀。例如龐尼菲斯八世,即使貴為教宗,但因但丁認為他缺乏和平的精神,依舊沒有被放到天堂裡去。而另一位皇帝阿里格,因為但丁肯定他的能力,認為他能平息義大利各地的紛爭,被但丁放在天堂裡。
中古時期的歐洲受到教會的影響實在太大,因此在《神曲》裡有相當多的篇幅都在討論神學,以及哲學方面的問題。
《神曲》中含蓋了相當多的課題,舉凡人性、道德、倫理、政治、宗教等都在其討論範圍,因此,我想艾略特的一段評論最能為此部著作的註腳:「但丁和莎士比亞平分了現代的世界。莎士比亞表現出人類情感的最大寬度,而但丁表現出最大的高度與深度。」